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章丘市三润溪村,听取这个村以党建为统领,强化班子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情况介绍。
山东省章丘市三涧溪村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团结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依靠党建实现振兴发展的路子。2023年三涧溪村党委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书记引领:“只要我坚决听党的,就能带领党员跟党走,就能让群众听党的。”
十几年前,三涧溪村曾是出了名的脏乱穷村。2004年,高淑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群众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涧溪后,高淑贞抓党建的思路更清了。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些年我拢了人心,带领群众致了富,窍门就是一门心思抓党建。高淑贞的答案很有“泥土”味道。
把上级的文件好好“嚼一嚼”。一说到学文件,有人就觉得与村书记关系不大,高淑贞可不这么想。她认为,不学文件干工作就是“盲人摸象”,肯定干不好。这些年来,村里的很多大事,她都是从文件里找到思路和办法:2019年,省里刚提出要搞活夜经济,她就谋划把正在建设中的古村旅游街打造成章丘第一个不夜村;年底,她从上级文件中看到“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立马建议养殖大户上了高标准猪棚;202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她想到本村是近郊村,优势独特,当即与顺丰速运公司对接,规划建设冷藏物流基地。
怎样把文件学透用好?上级文件一下来,高淑贞就抓紧学,学了以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党员和群众听,他们听懂了才干。她形象地比喻道:“上级的文件我要先嚼一嚼,嚼透了再干。”当年,三涧溪村党员心散,高淑贞能把人心拢起来,很管用的一个招数就是开会和大家一起“嚼”文件,研究村子可以干什么事、能干成什么事、怎样去干,凝聚起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党建就要干实事。高淑贞说干实事,一个重要前提是“找钱”。高淑贞刚任职时,村里还负债80多万元。经过调查,她发现不少集体资源被一些人长期无偿占用。她最初“生钱”的办法,就是把属于集体的坚决收回来,“无偿变有偿”,一下子手中有了30多万元。
这些钱怎么花?她先从解决老百姓最操心、最烦心的事做起,群众看到眼前的变化,打心眼里开始支持她的工作。后来,通过发展产业,村里的家底越来越厚实,高淑贞带领大家把村里的水、电、路、医、学、住等事项,一件接一件地干起来。这几年,又先后投资修建了学校塑胶跑道、法治文化广场、康养休闲区、环村路等设施。
农民群众很实在,但对涉及一针一线的眼前利益又很较真。高淑贞认为,党建引领就是要引正道、领正气,没有斗争精神,什么事也干不成。过去,清理“三资”,包括村里统一规划,三次大规模迁坟,她和群众“吵架”是出了名的,大家都叫她“疯汉支书”。特别是这几年,村里建安置房大规模拆迁、整治小散乱污,“硬骨头”都是她坚决斗争“啃”下的。这中间,不知道多少人找她闹过事。但高淑贞不怕,底气来自哪里?就是自身正。她说,我为老百姓办事,眼里只有政策,从来没私心,我怕啥?这么多年来,她没有为自己和亲戚朋友谋取过任何私利,连办公室里的桶装水都是自己花钱买,村里的招待费一直是“零”。
组织引领:党旗就是战旗,基层党组织的最大责任就是带领群众奔小康。
六年来,村子变化很大:实施了全村路网、管网、亮化、绿化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村北,规划建设了集科研、种养殖、采摘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村东,规划建设了美食街、商贸城、康养区打造了吃住游玩购的古村旅游项目;村南,修缮建成了“三涧溪乡村振兴学院”;村西,新建了乡村振兴展馆、健身(法治)广场。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2万元。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三涧溪村北、东、西三个自然村,有赵、马、李、叶等几个大姓,平时“风平浪静”,遇事“各说各的理”。2016年,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成立个体私营企业、创业青年、康养服务3个党支部,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2019年4月,村党总支升格成党委后,他们又谋划增设物业管理、古村旅游2个党支部,让党旗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战旗。
有条件就办合作社。2019年4月组建了第一个合作社——女子商贸合作社,吸纳了103名家庭妇女,线上线下销售土特产和工艺品。看到不少团队有包车接送的需求,村党委又让青年党员小李牵头,7月份成立了古村旅游车辆服务合作社,21名村民入股。8月份,又成立绿涧生态农业合作社,121位返乡青年成为社员。看到这三个合作社都办得有声有色,村党委更加坚定了大办合作社的信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美食、民宿、安置房租赁等合作社。
办社过程中,村党委始终把握三条原则。首先是“共同富裕”。比如,女子商贸合作社,每名妇女入股的股金最多不超过1万元让更多的家庭受益。其次是“致富不忘集体”。比如,安置房租赁合作社,村民置换出来的空闲楼房,统一交给村里对外出租,收益由村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分成。再次是自觉自愿。合作社是村子里的“经济小火车”,村党委不强求群众“上车”,愿意搭哪辆车自己定。
让村民人人都有事做。三涧溪的村民,除了在村子里的工业园务工,以及在村里的各类产业、合作社就业外,还有一些富余劳动力,主要是在家留守的老年人。村党委还想方设法创设公益岗位。比如,小区物业,每栋楼的卫生和绿化,都是从本栋楼年纪大的村民中安排,每天花一点时间看着孩子就能干,既不耽误干家务,还多一份收入。
党员引领:啥事都是党员干在前,我也要入党。
过去,三涧溪村个别党员形象不好。高淑贞第一次到村里开党员大会时,73名党员只到了37人,还都是一个个“请”来的;现在开党员大会,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能参加。
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原因在哪里?
靠严格制度管理。三涧溪的做法就是把严格落实制度与办实事结合起来,让党员主动维护制度、执行制度。比如理论学习以前是空念文件,现在是从文件里找“出路”,而且这些事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如果不参会自己当“闷葫芦”,群众一问三不知,就会觉得很没面子。
今天的三涧溪有个很特别的现象:每月15号晚上不用通知,党员都主动来村党委开会。村党委议事决策,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等“五步议事法”来操作,使党员遵守制度形成习惯、养成自觉。这几年,结合开展党内教育,还探索了一套监督制度。
靠日常服务积累。村党委搭建了许多平台,以党员为骨干,全方位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开设“一线通”,24小时安排值班,群众只要打个电话,事情就能很快解决;发放“服务册”,将全村为民服务的所有事项及联系方式,编印成册每户一本;组建“为民服务队”,120多人分成24个小组,随时给群众提供服务;成立“职介所”,对村民统一组织岗前培训、签订用工合同,实行订单式培训输送;开展“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活动带领大家争创文明户、和谐家庭,起到了“一人带全家、全家带四邻”的效果。
靠重大任务考验。前几年村里迁坟,由于村里发展很快,个别村民的祖坟迁过两三次,每次都是党员先“打样”。这几年整治小散乱污,带头整改的是党员干部,受到损失最大的也是党员干部。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书记马素腾,经营着5座石灰窑,一天收入就1万多元。环保整治,二话不说就拆了。党员赵胜昌的鼓风机厂,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同样按规定拆掉。这些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加相信党组织、跟随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