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同江市坚持因村施策发展村级产业。2023年,全市8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其中三个村的实践,探索了村级集体经济三种发展思路。
渔业村:文旅融合
走进被誉为赫哲故里的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宛如进入一个露天美术馆,到处是赫哲族渔猎文化、神话传说的壁画。
“过去村里没什么游乐设施,来旅游的人爬爬山、吃吃鱼就走了。现在建设了玻璃栈道、玻璃滑道、和摩天轮等,北山旅游综合体每年为村集体增加80多万元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尤闯说,渔业村党支部越来越体会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人们出游不再只满足于游山玩水、拍照打卡,还追求精神体验。所以我们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盘活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兴村。”
渔业村专门建设赫哲族传习所,经常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游客踊跃参与。打造赫哲民宿项目,民宿里有木刻楞、撮罗子等主题房间。还原赫哲族曾经的居住环境,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赫哲风情。
村党支部还根据传统文化习俗举办“柳蒿芽节”“开江节”“冬捕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文化使旅游更有灵气,文旅使乡村更有魅力。”尤闯感慨地说,文旅融合赋能,让渔业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富民强村路,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渔文化第一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
同兴村:成立“村投公司”
在向阳镇同兴村,家家户户都有不小的菜园。为了发展产业,2021年,村“两委”打响了“菜园革命”,发动群众种矮高粱。
“咱们这里气候条件好,黑土地肥力也大,特别符合矮高粱的生长习性。矮高粱酿出的酒销路也不成问题。”
开始有些村民“不买账”,怕种了卖不掉。为打消群众的顾虑,村党支部制定了“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购种、种植、供肥、供药、管理、收购,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最终,96户农户种植高粱135亩。
为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最大化,同兴村成立“村投公司”,打通种植——收购——酿酒——售卖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种、产、销”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
经过3年的发展,高粱种植和高粱酒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稳定基石。“高粱品质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亩产量能达到400公斤。高粱酿成酒,又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四村村:盘活资产
前几年,由于没有销路,三村镇四村村榨油厂的机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村集体账户没有钱,村干部也不敢想发展产业的事。争取到中央和黑龙江省下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后,四村村利用闲置厂房建成了现在的综合食品加工厂,产品销路很好。村里的榨油厂也更换了一部分生产设备,改进了生产技术,产出的豆油品质上了一个台阶。经过招商,村里引进一家企业,签订了48万元的榨油厂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