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日,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副镇长、镇老促分会会长、姜福村原党总支书记明道祥出差途中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
知道消息后,姜福村群众—拨拨纷纷赶到了医院。虽然被挡在急救室外,但他们久久不肯离去。当看到昏迷不醒的明道祥,村民明庭治跪在医生面前,声泪俱下地说:“明支书是个大好人,你们一定要救活他!”那时候,明道祥就任姜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没有几年。
众望所归,他接下了一个“烂摊子”
出生于1964年的明道祥曾经也有一个“大学梦”。但高考时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再加上拮据的家庭条件,他不得不将这个梦想埋在心底。后来,他学过开拖拉机,当过军林发电站站长,承包过供销社的收购组,还承建过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到1988年,他不仅成了当地为数不多的“万元户”,还拉起了一支30余人的施工队。到2000年春,他已经拥有3个经济实体,每年至少挣七八万元。
那时的姜福村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烂摊子”,村“两委”是个软班子,各项工作无法推进,是全镇的“三类村”。镇领导上门问计,村民们异口同声,“只有请明道祥出山,姜福才有希望。”
选将容易请将难。镇党委书记李相年、镇长尹清华动员明道祥的亲朋好友对他轮番“进攻”,可明道祥不是断然拒绝,就是支支吾吾。后来,百般无奈下明道祥只得暂时答应下来,他成了全面主持村“两委”工作的村委会副主任。
那时的明道祥并没有下定决心回村任职,他不仅操心村里的事,还同时帮妹妹打理生意、为自己的工程队承揽项目。但村民们认定了明道祥,遇到事情,明道祥不在村里,村民们就去他家。当时明道祥并不住在村里。时间一长,明道祥的爱人就常常埋怨丈夫:“你到底是做生意,还是当村干部?当干部就把干部当好,做生意就一门心思做生意,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妻子的话点醒了明道祥,他最终下定决心:不做生意了,安安心心当干部,不能寒了乡亲们的心。
2005年,姜福村村“两委”换届选举,明道祥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就职演讲中他当众表态:“三年内干不出个模样来,我就不是明道祥!”
善谋善断,他改变了一个村庄
当年的姜福村和所有经济薄弱的村庄一样,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难题。特别是公益事业项目难定、资金难筹、矛盾难解等问题十分突出。沉默寡言的明道祥“点子”特别多。任职二十年来,姜福村一直是阳新县出经验的“专业户”,其中有“三招”在全县乃至全市都有很大影响。
——“一股三共”(群众入股、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破解公益事业难实施的难题。
姜福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水库淤塞蓄水量锐减,渠道漏水水损严重,抗早期间,村民们时常争夺水源。
2003年秋,明道祥提议在下姜福等组修建大山塘。此言一出,有人觉得很可笑——“组里没分钱公款,占用的土地涉及十几家,修水塘岂不是痴人说梦?”
明道祥马上拿出了《实施细则”,回答了质疑:一是先建后还账,不用村民事先掏腰包。二是资金来源采取“村民入股筹一点,找富人捐一点,盘活村组资产补一点,向上争取奖一点”的办法。灌溉用水按受益面积计算,每亩为一股;安装自来水按受益户计算,每户为一股;修建公路等公益事业按人口计算,每人为一股。村组筹资部分通过对外发包荒山荒地荒滩解决。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项目很快进入施工阶段。6个月后,五口山塘全部竣工,不仅解决了700多亩水田的用水问题,村民还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后来,南山晚、明陇、荆林庄等9个组也依照此法,修了山塘,通了自来水。“一股三共”模式被姜福村广泛应用到修路、修渠等公益事业中。
——“六步工作法”,让村民由“不放心”变为“放心”。
如何把实事办好,让村民相信村干部?明道祥把自己的实践归纳为“六步工作法”。第一步,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第二步,理事会议定项目内容、筹资渠道等相关事项;第三步,村民小组向村委会提交项目报告;第四步,公开招标;第五步,按计划全村3400亩水田实现了自由灌溉;计划实施;第六步,一事一结(账),张榜公布。项目运作时,工程发包公开招标;选出4至5名村民代表,一人全面协调,一人管钱,一人管账,一人派杂工,一人负责后勤;施工期间,每天派2至3名代表在工地监督工程质量;资金拨付1000元以上的开支由群众会讨论通过后报理事会核准。
——立下“乡规民约”,村庄事村民自己管。
明道祥上任前,姜福村村民根本不把耕地“红线”当回事,公路修到哪,房子就建到哪。为了刹住“乱建风,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姜福村国土资源管理村规民约》,明确要求:新建住房用地由理事会按现行人口和实际需要确定;空心房统一拆除,拆除后的宅基地归集体所有,由理事会统—规划,统一安排,个人无权支配,任何人不得占用耕地建房。明道祥也清楚这种做法不符合当时的政策,但他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推进了“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
有想法、有思路、有魄力明道祥用行动证明了当年乡亲们的选择是对的。
20年间,姜福村村集体建起白茶基地620亩,水果采摘园260亩,办有页岩砖厂,正常年份村集体收入29万元。姜福村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全村现有养猪大户6户、万羽养鸡场1处、星级农家乐4家,还建有小茶场、小林场、小果园、电表加工厂等微型企业,每年可带动就业200多人。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 余元。
20年间,姜福村累计整险加固、新修大小山塘(水库)33口,全村3400亩水田实现了自由灌溉;新建村办公楼1栋。新建的村小学是农村等级最高、全镇仅此一所的三星级完全小学。姜福村“农家书屋”成为全国示范书屋,村卫生室是省级标准化卫生室。全村17个村民小组,组组都有景观塘和村民活动广场,公共文化设施在全县名列前茅。姜福村累计拆除危房和空心房10万余平方米,民居现全部为2-4层砖混结构楼房。姜福村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本地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无一人上访,是全镇的“零上访村。
20年间,姜福村收获了一张张响当当、金灿灿的名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村党组织十面红旗、湖北省宜居村庄……明道祥也当选为湖北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获评黄石市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党组织书记。
2014年,县委破格将明道祥转为国家干部,任三溪镇副镇长,兼任姜福村总支书记、镇老促分会会长。兼任老促分会会长以来,明道祥跑遍了全镇7个老区村收集整理当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和红色遗址遗迹。2021年,他向镇党委提出将立中、横山、姜福、溪口、丫吉、石牛、冠塘等7个老区村打造成红色示范带的建议,得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3年来,三溪镇党委、政府把70%的项目资金用于7个红色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1亿元。
赤诚奉献,他赢得乡亲们的敬重
明道祥说,“你把群众捧在手上,群众就会把你敬在心里,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任村支书期间,明道祥每年有6000元左右的工资,他不仅从没领过一分钱,还经常为村里捐款垫资。至2022年,村里账面上显示欠明道祥72万元。20年的村干部经历,明道祥不仅花光了之前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几十万元存款,为了供孩子上学,还卖掉了原先置办的6个门面等。
明道祥对自己“狠”,但对村民,特别是对那些贫困的村民一往情深。早在2003年任村主任期间,特困户明庭治上门找他求助,他当即掏出200元钱,让明庭治买鱼买肉过了富裕年。节后,他安排人将明庭治家的危房拆掉,还为其建起了一栋新房。村民郭帮禄兄弟二人都是重度残疾,明道祥自己掏腰包为他们买材料,带着村干部帮他建了一栋新房。明道祥与姜宏松家结对,帮助他养猪种果,姜宏松日子天天好了起来。刑满释放人员明安林孤身一人,也无一技之长。明道祥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振作精神重新做人,安排他到村里当防火员,2005年明安林被评为全县模范防火员。
……
姜福村村民有这样一位当家人是幸福的,明道祥也是幸福的。当年的车祸后,明道祥在医院整整昏迷了3天,醒来后妻子含着泪水将前来探望的360多名领导和乡亲的名单交给他时,一向坚强的明道祥不由得泪如雨下。他对妻子说:“素芳呀,老话说得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我们这些年虽然亏了一些钱,但群众如此敬重我,那是千金难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