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本地动态本地动态
莱阳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荣获省“革命老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4-01-26 18:07:16来源:莱阳市老促会作者:

莱阳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21年7月。自成立以来,在中共莱阳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烟台市老促会的精心指导下,结合莱阳市工作实际,以“一十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为引领,以“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协助党和政府促进新时代老区振兴发展”为宗旨,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一十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创新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借助万华帮扶红色基因特色村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万第红”镇级联合社发展新模式,将万第镇作为促进革命老区产业振兴发展的试点镇,推行联合社抓引领带动、村级社抓生产落实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已种植花椒2000亩、小米400亩,新建蔬菜大棚5个,推动了14个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以水口村为代表的革命老区村增加收入20多万元。

二是积极帮扶重点户,有效防止重点困难户重新返贫。按照市老促会“帮扶千个重点户”的要求,组织本市老促会理事、会员单位走访慰问了30多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报名参加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并用的形式帮助农户销售莱阳梨、莱胡参、五龙鹅、苹果、芋头、大樱桃、蓝莓、地瓜等农产品价值达800多万元。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活动。结合莱阳的农业发展特点,与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乡村产业振兴培训活动”,围绕蔬菜种植、禽畜养殖、果业等方面,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达980多人。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红色万第旅游区。借助市老促会红色基因特色村旅游产品采风行活动,聘请了博雅集团对万第镇制定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立足红色,做强富水,文武兼备,依托乡村,三产联动,水路统筹”的思路,优化空间布局,以“红、绿、蓝(天蓝、水蓝)”三色交织,“文、旅、体、农”四产交融的泛旅游产业为核心发展路径,主推“富水十八湾百里画巷旅游度假名地”,打造万第“胶东红色第一镇”。

五是促进老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莱阳老促会多次与上级老促会协调沟通,多方筹措资金,在莱阳市辖区内的革命老区村共安装太阳能光伏路灯2000余盏。

二、圆满完成《莱阳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任务

2020年12月,按照烟台市老促会编纂革命老区县发展史工作部署,莱阳市委高度重视,成立《莱阳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委员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编写、修改、校对等一系列工作,于2021年12月顺利出版《莱阳革命老区发展史》。

该书出版后,老促会工作人员及时将该书分发送至各会员单位研讨学习。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该书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的有效载体,必将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莱阳革命老区,关注莱阳革命老区,支持莱阳革命老区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积极开展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陈列馆展陈大纲的编写工作 

2021年初,在莱阳市委的领导下,开始投入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陈列馆展陈大纲编写工作。目前,完成了革命历史展馆概念大纲的编写,展馆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展材搜集基本结束,并将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陈列馆设计概念和相关音像资料向莱阳市委做了汇报,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四、全力推进莱阳中心县委旧址展馆建设

从2021年开始,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将万第镇水口村莱阳中心县委旧址房屋、街道及有关设施进行了修缮,对石碾、水井、广场等进行改造,对莱阳中心县委成立旧址进行场景还原,完成廉政主题公园和红色文化长廊建设,修建了一条“忆革命艰辛”的崎岖路。同时,组织建设了莱阳中心县委旧址展馆,并且展馆于2021年“七一”前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莱阳中心县委旧址展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的基地。

五、强化烟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保护利用

聘请了山东省欧联齐鲁设计院对烟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石龙沟村进行规划设计。石龙沟烟台农村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展馆已于2023年初投入建设,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修复石龙沟第一个党支部旧址,新建房屋一座,内置16米地道,修复建筑3座,复原成立第一个党支部的场景;建设党性教育广场约800平方米,作为党性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修建大型停车场约1000平方米,满足大型参观研学活动的需要;清理淤泥、修整河道堤岸约150米,修建拦水坝,在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附近铺设石板路约300平方米,还原复古景观;在石龙沟村及附近的东诸麓村、西万第村等村庄规划打造约100户农家乐(以党员户为主),并由石龙沟宋言合作社与宏润食品洽谈,购买20亩生态果园,作为村集体资产,打造石龙沟“三同”党性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通过“三同”体验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村入户,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听农家话、干农家活,探索打造“红色资源+绿色生态”的新时代“三同”教育之路。

目前场馆已全部建成,自投入运营以来,共接待学员、游客3000余人次。

六、拓宽渠道,多角度宣传革命老区红色文化

一是举办“讲好身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征集红色故事,营造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办“莱阳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报道宣传老战士及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宣传具有莱阳特色的红色革命基因,提升莱阳在革命老区中的影响力。目前,已征集故事上百个,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的原创故事、工作动态多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反响。

三是与教育系统联合,多次举办“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2022年“六一”前夕,举办了“梨乡老兵进校园”六一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特邀市军休所“红色宣讲队”的老兵们为少先队员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2022年5月—9月协助市教学研究室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以“梨乡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同上一堂思政课系列活动。

四是将征集的故事、实地采访典型人物的事迹及本单位的工作动态撰写成富有教育意义的生动材料,积极向国内各大宣传平台投稿,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莱阳红色文化。目前,人物采访报道《战场挥洒青春热血 讲坛赓续红色血脉》已刊登在《中国老区建设》第10期;《“活着的烈士”李海》刊登在2022年11月18日《烟台日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