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要加快振兴发展,离不开老区干部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近年来,延边州老促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以实现“三个延伸”为抓手着力开展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工作,提高老区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培育、激发老区干部群众加快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个延伸”,强化老区宣传
老区永久标识设立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不断强化老区意识。开展老区精神宣传并收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不断地提高干部群众的老区意识。几年来,我们把设立老区永久标识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不断强化干部群众的老区意识。到目前为止,全州各级老促会共投资300多万元,在45个重点老区乡(镇)、村所在地入口设立永久石雕标识和老区简介,使老区意识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干部群众心灵深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红色场馆建设从城市延伸到乡村,扩大覆盖面。为巩固和发展好弘扬老区精神和传承红色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积极拓展宣传阵地,丰富宣传手段,努力扩大受教范围,增加弘扬老区精神和传承红色文化的覆盖面,我们决定将红色场馆建设从城市延伸到乡村,要求县(市)老促会选择革命历史厚重的村,广泛发动村民,积极提供线索,搜集村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素材、党的组织沿革,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发展成就,充分展示历史,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干部群众创业的历程,讲好老区故事,建好红色场馆及村史馆。
按照这一要求,县(市)及乡镇老促会积极协助开展工作,帮助筹措资金,解决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使农村红色场馆及村史馆建设从无到有、从好到优。和龙市光东村村史馆、龙井市开山屯镇“党旗领航 筑梦开山”展馆、珲春市炮台村村史馆等一批红色场馆,让村民知晓自己家乡的革命斗争史、老区发展史,调动村民富而思进的积极性,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有力事实,通过文字史料、实物、图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老区村蓬勃发展的新篇章,充分发挥红色传统教育作用,激励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维护从城市烈士陵园延伸到乡村零散纪念设施,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零散的烈士纪念设施,是烈士纪念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各族群众包括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又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我们把零散的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工作列为近两年工作重点。在州财政部门的支持下,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800万元同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在两年时间内,对全州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护修缮。现已完成修缮零散烈士纪念设施247座,安装监控设施242个,植树10505棵,纪念设施场地扩容23处。同时,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历史资料,编辑革命烈士追求真理、坚贞不屈、英勇善战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编印成册给前来瞻仰的人们宣讲,或让他们扫二维码学习阅读。改变了过去人们仅是瞻仰而不知晓烈士事迹的状况,打造出了和龙市十三勇士、延吉市九龙、图们市水口、珲春市板石、安图县永庆纪念设施等精品工程,实现了“百联网+烈士纪念设施”,成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阵地。
认真履职尽责,促进乡村振兴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发展,为老区群众排忧解难,使老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既是老促会立会宗旨,也是老促会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产业发展做实事。在深入推动乡村振兴中,全州老促会积极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实“土”的文章,做响“特”的文章,做强“产”的文章。州和汪清县老促会在天桥岭镇口山村建立了黑木耳生产示范园区,近几年先后投入17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了木耳产业的发展。园区木耳由刚起步时的550万袋发展到现在的2000万袋。近几年,园区耳农年均纯收入均突破 10万元。和龙市老促会投资 200万元,扶持东城镇光东村的水稻产业基地项目,实现了大米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安图县老促会投资60万元为新合乡万亩蓝莓观光产业项目建设了150平方米的储存冷库。图们市老促会投资 108万元,为月晴镇五工村和榆基村建设蔬菜大棚12900平方米,使107户村民年增收3500元左右。
经过州、县(市)老促会的努力和积极争取,和龙大米、汪清木耳首批入选品牌农产品行列,获得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颁发的“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县一品’品牌扶贫行动品牌农产品”牌匾和证书。
同时,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化“数商兴农”行动,在农村发展直播电商、短视频营销、社交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有效疏通商品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发展、农民走上富裕道路,尽心尽力。
心系群众解难事。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解决多年困扰村民的难题,珲春市老促会经过认真调研,近几年先后投入620万元修建农田道路12800延长米建桥6座,总长度78米,解决了农机具下田难问题,针对老区民生项目进行重点筛选储备12个项目,总投资达1291 万元,惠及全市8个乡镇12个村屯。和龙市老促会先后投资787万元,帮助老区村屯改建道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延吉市老促会投资 50万元,将帮扶点东沟村知青大院改造成村文化中心,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敦化市老促会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投入30万元帮扶杨家店村295户修建了卫生厕所,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倾心尽力排忧事。敦化市城区居民原有水源四面被农地包围,农地残存的农药、化肥被雪水、雨水不时带入水源,严重污染水质。在建设新水源过程中,又遇到资金不足的困难。州老促会和敦化市积极向上反映,经过不懈努力,从国家争取到2亿元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保证了工程按期竣工投产春市老促会针对部分村屯饮水难问题同市水利部门密切协作,投入老区转移支付资金300多万元,利用两年时间,使这些村屯居民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红色旅游办好事。近几年,全州各级老促会先后投资 8200万元,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资4.5亿元,建设和维护红色场馆、红色主题公园、烈士雕塑、抗联碑林、浮雕墙58处,发掘修缮革命遗址遗迹98 处,帮助文旅部门绘制全州红色旅游线路图,编辑旅游景点解说词。汪清县红日村曾是中共汪清县委和蛤蟆塘区委的驻地,红色底蕴非常深厚,该村使用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689万元,建设了具有红日特色的“一园两馆一居一课”党性教育基地。县老促会参与项目组织、策划,帮助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图片资料。目前红日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并纳入国家支持的吉林省9个红色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延吉市老促会积极助力五凤村村容村貌建设、展馆完善、红色旅游开发等项工作,2022年,五凤村获评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示范)、省级旅游重点村。目前,这些场馆纪念设施有 22处已被列入全州旅游线路打卡地,丰富了全域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