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樱桃树拉枝条。
12月的金都大地,隆冬将至,但处处涌动着春潮。踏上招远市阜山镇李家庄村的乡村小路,一座座十余米高的樱桃大棚拔地而起,“阴棚”“阳棚”内,一株株等待萌发的樱桃树皆是来年四五月间“致富的希望”。近年来,阜山镇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我现在身体虽然残疾,但由于大家的帮助,内心却十分温暖!”12月20日,在阜山镇下观堡村,村民李丕付拉着村干部的手感激地说。
作为家里的精壮劳动力,李大爷多年前因股骨头坏死落下了肢体三级残疾,现又身患慢性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在全面摸排、核实情况后,阜山镇民政办通过申请上报和层层审定,将他纳入低保户,并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今年以来,阜山镇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继续贯彻执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不断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
阜山镇以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为关键,建立集中排查、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的排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精准锁定监测对象;强化防止返贫监测系统的运用,建立脱贫户和监测户数据常态化比对机制,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凡发现有问题数据,及时上门核实,确保农户发生致贫返贫风险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纳入。
同时,阜山镇高度关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变化情况,对监测对象,建立帮扶台账,明确帮扶第一和第二责任人,将市相关行业部门政策出台的低保、五保、产业、就业、医疗、住房等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落地,实现了应帮尽帮,进一步筑牢了防返贫“堤坝”。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阜山镇东李格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桂荣正指挥工人加固樱桃大棚。李桂荣说:“我们前年流转了百余亩村民的撂荒地,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栽培大棚樱桃,尽管现在效益还不明显,但是我们很有信心让大樱桃成为村民的致富果,另外,我们因地制宜,在树下套种当季的蔬菜,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阜山镇的特色产业除了大棚樱桃,还有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栽种的千亩苹果园,已经成为实施产业发展示范带动的其中一角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阜山镇立足区域特色,大力发展绿色精品水果、特色农产品、食用菌等产业。以骨干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加大现有水果、蔬菜产业联合体扶持力度,设立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基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
通过因地制宜的部署产业发展方向,打破了传统的小户经济、散户经济的桎梏,渐渐擦亮属于自己的地域名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实,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幸福指数也不断提高。
打好示范建设“主动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阜山镇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阜山镇于家夼村新一届村“两委”上任以来,深入落实“四议三审两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把村干部的权力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村“两委”锚定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急难愁盼”,立足于推动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电线乱牵”等问题,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保持庭院街巷整洁,人居环境整治样貌焕然一新。村“两委”还新建集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红白理事大厅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村民可在文化大院进行健身、广场舞、阅读、歌唱等活动,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培育传递了文明乡风。
今年以来,阜山镇严格执行村级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健全完善村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有力促进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履职尽责。他们加大对基层干部关心关爱力度,严格按照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全面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为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贴。同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运行章程和制度;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评选活动,整治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
瑞雪兆丰年,扬帆正当时。一组组攻坚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如今,走在阜山镇的乡村田野,幸福的笑容在村民脸上绽放,“发展”的话题在干部群众中讨论,“实干”场景在沃野厂矿呈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阜山镇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