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促会是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简称。中国革命老区是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的简称。全国有1599个革命老区县,分布在28个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顾委撤销后,邓小平、陈云、习仲勋等同志倡导,一大批党政军离退休老同志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这一全国范围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山东有16个老区市109个老区县,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2009年成立。 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2019年10月17日,承担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光荣使命。烟台既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未来,烟台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将广泛联系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老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到2023年2月25日,烟台市所辖十五个区市已全部成立了老促会组织。
首页 > 追寻杰出人物追寻杰出人物
许世友
2020-01-10 14:25:53来源:作者:

许世友将军在山东大地上战斗、生活了16年,在胶东时间长达9年。1942年7月1日,八路军胶东军区在海阳县朱吴村成立,后军区机关迁至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至1945年8月才彻底迁出。期间,许世友将军率领胶东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辉煌战绩!

  挥师齐鲁开辟山东革命根据地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的黑暗年代,年轻的许世友怀揣报国梦想,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60年的戎马征战,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授上将军衔。将军一生光明磊落、大忠大勇,他带领的部队骁勇善战、纪律严明。
  许世友将军1905年2月出生在河南省新县许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入少林寺习武。历经8年磨练,十八般武艺,样样娴熟,他曾在校场比武中,夺得金佛玉牌。1921年春,师父去世,母亲病重。思母心切的许世友硬是凭借一身好功夫,闯过重重难关冲出山门,回到了母亲身边。许世友生性嫉恶如仇,回乡后看到乡亲们受到恶势力的欺压,便打抱不平,三拳两脚就将大地主李静轩的小儿子和一个地痞打翻在地,并因此惹下麻烦。为了不连累亲友,许世友只得再次离开家乡。机缘巧合,他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保安团里当了一名童子军。后来,他跟随国民革命军北伐。
  1926年9月,许世友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时,受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革命。1927年正当革命陷入低潮时,他毅然入党。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此后开始了他在革命军队里的征战生涯。
  在红军这座革命大熔炉里,许世友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不断磨练意志,苦练杀敌本领,很快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颇具指挥才能的好苗子。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后,许世友先后任班长、排长、营长、团长等职。1933年7月,又升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军长。在此期间,许世友参加了鄂豫皖苏地区、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及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0年9月,中央任命许世友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命其挥师齐鲁,开辟山东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武装。许世友以不足万人之师,在山东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同数十万日伪军进行周旋、抗衡,在敌后开辟并建立了坚不可摧的抗日根据地。
  打红胶东半边天从根本上改变山东战场战略态势
  1941年3月15日,许世友第一次来到胶东,出任胶东反投降部总指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许世友,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钢铁般的意志,领导着胶东军民,先打牙山,再下海莱,会战榆山,围困发城。短短5个月时间,就打垮了以赵保原为首的“抗八联军”投降派,也为许世友在胶东的第一次亮相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2年7月,上级决定成立胶东军区。在敌人进行冬季大扫荡之前,许世友再次来到胶东,出任胶东军区司令员。他带领800万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从1942年到1944年的3年间,许世友领导胶东军民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尤其在海阳,组织领导当地民兵,全境开展地雷战,炸得日军心惊胆战,丢盔弃甲,节节败退。他亲自题写“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赞扬海阳地雷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正在山东军区党校学习的许世友奉命带领在校学习的胶东地区干部迅速返回胶东。在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战略思想指引下,许世友率领胶东部队以破竹之势,在整个胶东半岛向敌伪展开了猛烈反攻。很快,捷报频传,烟威地区只剩下敌人最后一个顽固堡垒———伪军王铁相等盘踞的平度城。9月7日,攻城战斗打响。经过3天激战,活捉了王铁相,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了平度城。
  平度战役后,怙恶不悛的漏网伪军赵保原部,竟重新打起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的旗号,妄图卷土重来。1946年6月8日,许世友带领胶东部队乘胜追击,先攻胶县,再下高密、即墨。经过8天8夜的激战,胶、高、即战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击毙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师长赵保原,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许世友率领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与其他兄弟纵队在敌人大军压境的疯狂扫荡中,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大显神威。特别是1947年9月开展的历时四个月的胶东保卫战,取得了歼敌6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略态势。
  1949年7月,时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许世友第五次来到胶东指挥了长山岛战役。这是我军第一次渡海作战,也是在烟台人民的帮助下以木帆船打败敌方机械船的范例,更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
  对于许世友,毛主席赞誉有加,曾说过:“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胶东青纱父老情许世友给两位战斗英雄改名
  在“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的照壁上,镌刻着许世友将军于1985年8月所作的《百万子弟唱大风》一诗,这是许世友将军在他80岁高龄时对自己军旅生涯的回顾,诗中“冀南烽火壮士梦,胶东青纱父老情”体现了许世友将军与胶东百姓深厚的情谊。据介绍,在写下这首诗后两个月,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便与世长辞了。
  许世友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也是让人民难以忘怀的优秀子弟。在胶东这片土地上,流传着诸多佳话,讲述着这位开国上将与胶东人民水乳交融的深情厚谊。
  1941年2月17日,许世友临危受命,率领清河独立团挺进胶东。他敢打硬仗、会打巧仗,更精于部队和群众的动员工作。他在胶东首次亮相就下达了“四杀令”:即动摇军心者杀、消极避敌者杀、见死不救者杀、临阵脱逃者杀,并组织了“马队表演”和“春节大团拜”等活动,有力地激发了部队和群众的抗日救国热情。此外,许世友还特别注意部队的作风建设,自己更是带头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处处关心爱护当地老百姓。
  与许世友相伴终生的妻子田普是位胶东姑娘。1939年秋,毛泽东召见许世友,在下达完军令后,嘱咐他到胶东后,领个媳妇回来。1941年,经吴克华同志牵线搭桥,许世友与莱阳姑娘田明兰相识相爱,两年后喜结良缘,共同度过了42个春秋。后来,田明兰改名为田普。讲海阳抗战史,就不能不提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和孙玉敏。好多人不知道的是,“守福”和“化虎”这两个名字都是许世友给取的。赵守福,原名赵良桂。1943年参加胶东军区英模大会时,许世友为赵良桂改名“赵守福”,意为收复失地才能守住福气。于化虎,原名于晋生,在1943年的英模大会上,许世友见到于晋生,笑着挥起拳头,照准他的胸脯就是一拳:“好你个爆破英雄,听说一只雷吃掉两对半敌人还嫌少,胃口不小啊!渤海出了一条龙(指胶东民兵爆炸英雄林化龙),东海要出一只虎,你若同意,就叫于化虎吧!”于晋生嘿嘿一笑,没有辜负许司令员的期望。有一回,于化虎将一颗写有“活雷化虎”4个字、重25斤的大地雷埋在村头石堆里。不到半个小时,300多名敌人就不请自来,“活雷化虎”开花,10多名鬼子顿时死的死,伤的伤。从此,“活雷化虎”的威名传遍胶东。
  谈及许世友将军对胶东的贡献,就不得不说他消灭24个伪顽“司令”的功绩。当时,这些伪顽“司令”与人民为敌,成为了日寇的铁杆帮凶。他们勾结日伪,霸地称王,不仅是鱼肉乡民、无恶不作的社会毒瘤,更是阻挡抗日取得胜利的黑恶势力,他们不择手段地对革命者和进步群众肆意报复和暗杀。伪顽不除,后患无穷。许世友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在我胶东人民的全力配合支持下,对这些敌伪顽“司令”实行各个击破,从此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使整个胶东地区的革命形势焕然一新。
  胶东军民的这一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也是胶东父老兄弟姐妹齐心合力、无私支援的结果。战争中他们冒死传递情报、救治伤员,感人事例不胜枚举。
  今天,我们踏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仰望他们的丰功伟绩,把革命的薪火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