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展览的革命文物中,有一双做工精细的千层底布鞋,每只鞋的鞋底都绣有“保家卫国”四个字,字迹圆润工整,显示了制作者细腻漂亮的针线活。
海阳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双鞋可是出自一名胶东女英雄之手,她就是电影《地雷战》中玉兰的原型之一———陈桂香。抗战胜利后,陈桂香曾经在青岛的纪委和法院工作过。晚年,她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闲暇时,老人爱好养花,在她的家里,总能感受到一股春天的气息。回忆起当年的烽火硝烟,老人意味深长地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希望永远生活在和平的春天里。”
苦练杀敌本领
陈桂香是海阳市小纪镇纪家店村人,出生于1925年,1941年参加了村妇救会,17岁就在村里担任了青妇队的队长。“温柔庄严,静静的像在倾听什
么似的……”《女英雄陈桂香》一文中曾这样描述陈桂香,她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婉约的,一般人恐怕很难把她与参加过大小战斗几百次、立下赫赫战功的女英雄联系在一起。
1944年秋天,陈桂香当选村妇女自卫队中队长。那年8月,民兵第三期整训开始了。陈桂香积极学习埋雷、投弹射击,因为“要杀敌人,要保家乡”。到冬季大整训时,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学会埋三种雷,投手榴弹三十步打准,土枪七十步打三中二,每天学会一个生字……”整整一个严冬,陈桂香带领她的队员们一边忙着工作、生产,一边挤出时间积极地练武。白天,陈桂香汗流满面地活跃在练武场上,晚间,人们又经常看见她点着香头练瞄准。在大整训总结测验中,陈桂香以75步射击打三中二、能埋三种雷(不纯熟的八种)而赢得了全联防技术考核的第一名。
智设水井雷阵
1945年盛夏的一个中午,村里接到情报,鬼子要来“扫荡”,陈桂香在一旁动了心思:天热,鬼子进庄首先要找水喝,何不把家家户户水缸里的水倒净,然后在水井边上埋上地雷……她带领女民兵在一处显眼的水井周围迅速埋好踏雷,并找来一只水桶,放在井边。
进庄后的鬼子到处找水,看着家家户户的空水缸气急败坏。鬼子们发现水井旁的水桶,便一窝蜂地拥了过去,“轰隆”一声巨响,鬼子没喝上水,却尝到了中国“铁西瓜”的滋味,连滚带爬地拖着十几具尸体逃跑了。
胶东地区曾流传着根据陈桂香的事迹编成的一首民歌:“可爱的女英雄/你的名字多
么响亮/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戴在女性的头上/你不管白天和黑夜/你不怕雨雪风霜/你总是战斗在岗位上……”
“后方的事交给我们”
杀敌的同时,作为青妇队队长的陈桂香还积极组织村中的妇女开展支前运粮的活动。1945年的春节,在海莱人民的心中是永远不能忘记的节日,他们以自己的力量捣毁了大汉奸赵保原的老巢———万第。从腊月二十七开始,民兵和自卫队就上了前线。
欢送子弟兵时,陈桂香喊出响亮的话语:“后方的事全交给我们,你们放心地上前方吧。”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女人推了一宿磨,磨出一千多斤面粉。她顾不上吃饭,又到外村组织了两支担架运输队,连同面粉一起送往前线,回来后又检查岗哨、督促烧水、准备担架。当前方胜利的喜讯传来时,陈桂香和队员们很受鼓舞,又到30公里外的粮站运送军粮。
陈桂香多次被评为“练兵模范”和“支前模范”,1945年8月,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当年的“红色”报刊上,她的事迹被多次报道和宣传。